背景:
阅读内容

调查显示“学生干部”不再是求职敲门砖

[日期:2010-05-03] 来源:  作者: [字体: ]

调查显示“学生干部”不再是求职敲门砖

在学校要珍惜一切能锻炼自己的机会。新华社发

调查显示“学生干部”不再是求职敲门砖

不少学生认为,在求职竞争中当过学生干部的经历能为自己加分,但企业更看重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。 新华社 发

调查显示,今年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能力依次是综合素质、思想品德、社交能力

“有为青年”戴林(化名)现在郁闷极了,在大学生活逐渐画上句号的时候,他的工作依旧尘埃未定。戴林是广州某知名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,大二时就已任校学生会部长、校园刊物的副主编。但这份学生会干部的经历似乎并没有让他在求职中受益,现实面前,他不得不做出部分妥协,把就业方向由媒体新闻记者调整为公司的宣传专员。

“学生干部”一直是高校学生趋之若鹜的头衔,被认为是可以增加就业竞争力的筹码。然而,最近来自湖北大学公布的问卷调查显示,今年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能力依次是:综合素质、思想品德、社交能力、实践经验、协作能力、学习成绩、管理能力、学生干部。其中,“学生干部”位列最后,在求职中的竞争优势锐减。

记者邓仲谋 实习生曾繁莹

企业选学生干部

不看头衔看能力

学生干部在积累社会人际关系、利用学习资源方面比其他同学更有优势。一位资深人力经理告诉记者,做过学生干部,尤其在大学组织过各类大型活动的,具有较强的场面把控能力、综合展现能力、乐于主动承担工作、抗压能力强,进行社会工作的前两年更容易出彩。

近年来,部分用人单位反映“学生官”的质量缩水,一定程度上对“学生官”失去了信心。究其原因何在?北京百中智人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白玲认为,关键在于企业见过太多的“假干部”,另外,部分学生干部虽然踏实干事但疏于总结反思,以至面对面试官时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现象。

在今春一场招聘会上,上海某报曾对一家事业单位收到的150份求职简历做过一个抽样调查,结果发现在简历中注明自己曾任副职以上学生干部的有107人,比例高达71.3%,其中至少担任过一项正职的简历有83份,占到55.3%的比例。基本上每个同学简历都写着丰富的头衔和光荣的职务,即使没有注明曾任何职务,也会含糊地写着某某组织负责人。

白玲认为,学生都走进一个误区,以为假挂个职就能混口饭。殊不知,企业看学生干部,看的是做过什么。不少HR会对着简历问人,在做这个职位期间你都做了什么?遇到什么困难?如何解决?而真正用心做过的“真干部”才能全面又细致地对答如流。“做学生干部就是一个不断思考和积累沉淀的过程”。

记者对广州八所高校的校级高层学生干部的调查显示:

过半“学生官”

从事营销管理工作

“学生会的主要干部从来没愁过找工作。”一位大学学生处的负责人说。但学生干部都找了些什么工作呢?记者对中大、暨大、广外、华师、华农、华工、广大、广工八所高校的校级高层学生干部如校学生会主席、校团联主席等18人的就业情况做了简单调查。据不完全统计,除去3个保研或出国,1个未找到工作外,其他都已成功就业。有9人集中在市场营销类与管理类岗位上。

“学生干部有两类,一是专业类学生干部,这类人往往不善于同人打交道,求职时无法凸显学生干部的优势,而职场失意。”白玲分析,另一类则是非专业性学生干部,比如学生会主席。白玲从处理过的诸多招聘案件中发现,管理类岗位和市场营销型企业(岗位)最青睐学生干部。由于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已进行过“管理”方面的锻炼,谙其道,有经验,用人单位看重其这方面的经历。

广州锦田人事部门经理冯丹女士估计公司每年招进的应届生职工中,学生干部就占32%到40%,这个大学的精英群体也热衷尝试市场营销类工作。

求职路上“学生官”发力还需自我提升

白玲认为,全面思考的能力、沟通交流能力、学习适应能力、上进心强、抗压能力强、随机应变是这群精英的优点。那么,“学生官”如何在求职路上将优势发挥出来呢?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冼凯棠等人在其发表的论文《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就业中的优势》中谈到几项举措,例如学生干部要以学业为本工作为末,参加学习实践提高能力,培养长远目标珍惜机遇,做好职业规划准确定位等。经过一定的调整之后,学生干部在就业问题上才具有知识优势、经验优势、创新优势。

此外,要想让学生官在求职路上走得好,还要回归到如何培养学生干部上来。白玲介绍,在这方面,北京市的做法值得借鉴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、团市委牵头,构建市级、校级和基层组织培养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,使高校学生骨干每年都有机会接受专门培训,走上“学生官”的岗位。

“学生官”就业故事

眼界开阔 自己设计职业发展道路

苏旭翔:曾任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CEO

苏旭翔曾代表百步梯到中央党校、香港和台湾等地做交流,接触的社会面宽,沟通交流中带来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。于他而言,这些也许与纯粹的专业业务无关,但是从整个人生的发展与职业规划来看,却弥足珍贵。他认为,“在任何学生组织都好,关键在于它会一直逼着你想问题,并且提供一个平台让你认识可以给你答案的人”。

苏旭翔的丰富经历与独立观念让他在求职者中脱颖而出,然而他放弃了威露士日用品有限公司、中化集团、中粮集团、惠而浦(顺德)公司的offer,选择到距离广州690公里远的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展,看重的正是个人的发展空间,他希望能朝着产业链的最高端发展,而不是局限于专业基础制造,即便他的本科专业学的就是高分子材料。

编校刊累积知识 掌握面试加分技巧

杨欣:曾任《中大青年》的常务副社长

从去年十月份开始,中山大学的杨欣就投身揾工一族的行列。虽然学的是公共管理类专业,但从一开始他就打定主意不干本行,把目标锁定在市场类金融类职位。他先后应聘了飞亚达、苏宁等公司经营策划方面的岗位,最后签下中国银行。

在校期间,杨欣是校园刊物《中大青年》的常务副社长,当时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日后找工打下基础。面试时,与其他竞争对手明显不同的是杨欣表现得泰然自处,并且知道怎样回答更能为自己加分。他举了个例子,当面试官提出一个问题时,也许自己并不赞成面试官的说法,但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先肯定面试官的意见,再适时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看法,而不是一上来就极力反驳对方以证实自己的正确。

收藏 推荐 打印 | 阅读:
相关新闻      
本文评论   [发表评论]   全部评论 (0)
热门评论